深耕细研促提升 辐射引领共成长——张顺和名师工作室第一期活动简报
2021年10月31日,盐城市张顺和名师工作室第一期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盐城市初级中学成功举行。市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张顺和、市教科院初中数学教研员徐明悦参加活动并开设讲座。
专家指导 明晰方向
为了提升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数学学科素养,推进“三程”建设,深刻认识本名师工作室建设主题“基于建构及认知理论的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的内涵,徐明悦作了题为《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专题讲座。
徐明悦从单元教学的内涵、意义特征分类、基本结构、研究方向等六个方面系统地讲解了什么是单元教学、如何实施单元教学。徐明悦强调,数学学科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老师根据经验,往往会从内容的视角认识“单元” ,倾向于“教材单元”的界定。而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们,既要参照教材的结构,将一章中的若干节直接作为一个单元,也要适当重组部分内容,构成一个新的单元。
徐明悦认为,一般来说,单元教学就是以“单元"为一个结构单位,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特点,依据课程标准对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和加工,并采用适切的教学方法予以实施的过程。单元教学设计则是为了让教学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数学单元教学的设计有四个明显的特征,即内容的系统性、容量的适度性、结构的稳定性和学法的多样性。
徐老师的讲座既有理论解读,又有实践案例,使参会的成员受益匪浅。王玉名师工作室、张卫明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讲座学习。
主题研讨 细化落实
为了使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能对建设主题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张顺和对工作室建设方案进行了解读。方案从建设主题、建设总目标、年度目标、建设内容、方法措施、年度实施步骤、建设预期成果、各年度建设成果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剖析。成员们对方案的内容进行了分组讨论,对部分内容提出了完善建议,并对建设的重点项目进行了明确分工。
示范备课 回顾提升
2021年9月18日,张顺和名师工作室向“盐城市中学教研组长专题研修线上培训活动”提供初中学段唯一的“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实录视频,得到市教科院领导、参会人员的广泛好评。
集体备课分为三个流程:一是一周学情反馈,二是集体备课研讨,三是作业设计研讨。张顺和、韩俊元、蔡宏、王元慧、周咏梅、王炜、彭秋月、朱国华以及部分新教师参与活动,活动由朱国华主持。
活动中,王元慧、周咏梅老师两位展示了“创设情境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片断及突破难点的过程。
工作室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加强了市直各初中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工作室成员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取得了显著成效。
课堂展示 彰显风采
10月30日下午张顺和名师工作室成员蔡宏、张益庆参加盐城市初级中学“而立杯”教改竞赛决赛,分别执教了《4.2解一元一次方程》、《5.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
蔡宏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天平称实际问题中小球的质量引入方程,并以方程为本节课的主问题开展课堂教学。课堂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质疑和展示,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合作研究问题、小组共同解决问题,得出等式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在实践与合作中感受掌握知识的快乐。
在评课中,张顺和认为蔡宏老师的课利用重要模型,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交流、讨论、展示、质疑,从而解决问题;教态自然、温和、和谐、包容,引导学生知识点慢慢的生成,充分体现学本理念。
张益庆老师通过预学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唤醒了同学们的记忆,使学生自然能联想到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课题的引入水到渠成;运用方程、类比、数形结合等多种数学思想,由“数”判“形”,再由“形”判“数”,再从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使本来复杂的一节课更有条理、更加简单,进行了知识由厚到薄的一个处理过程。
王元慧老师在评课中指出,本节课根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合理规划,进行了知识的整体建构,站在“知识群”、“知识模块”的高度去认识、设计、实施,突出了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数学知识,发展关键能力,进行深度学习。
10月28日下午,盐城市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专题研讨会暨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联盟活动在盐城市先锋实验学校举办。张顺和名师工作室成员张伟、万中杰开设《相似图形》同课异构观摩研讨课。
盐城市初级中学张伟老师以《我的中国心》为背景音乐,以体现中国文化元素(剪纸、建筑、地图、国旗)中的全等、相似图片为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回忆全等图形的概念,尝试说出相似图片的特征。整节课,通过三个设计合理,引发思考和互动的活动搭建脚手架,让学生在思维的缓缓流淌中,在认知的冲突与问题的解决中,在自然的教学逻辑框架下让学生逐步看清本章的“峥嵘”,真正体现了学生本位。
万中杰老师通过对国旗中的五角星的形状和大小的观察,由全等认识相似,在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经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发生过程,感知并猜想相似三角形其它的判定方法及性质,在实验操作中发现图形相似的特征,教会学生探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关注知识的生长,展望本章的研究内容,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系列活动的最后,张顺和要求各位成员认真研读工作室建设方案,高质量按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制定好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借助工作室搭建的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加快个体成长。